close

小朋友的純真可愛,像春日的嫩芽,夏日的微風,秋日的果園,冬日的暖陽,很難讓我們不心生柔軟歡喜生活中,經常看到大人為了表達喜歡而逗弄孩子。有些逗玩,讓孩子收穫了愉悅有趣。

 

還有一些逗玩,生活中十分常見,且大多流傳已久,因此,在很多人的觀念裏,就覺得沒有問題,實則背後隱藏了許多危害,潛藏在小朋友的內心。孩子年幼時,我們就是孩子的保護傘,沒有理由輕視忽略這些潛藏危害!

 

 

  • 嘲弄的逗

 

有的大人,會就孩子的身體特徵,或者某些小缺陷,逗弄孩子。比如有的孩子頭比較大,大人就會叫喚孩子“大頭娃娃”“蘑菇頭”來代替孩子的名字;有的孩子長得稍微結實些,虎頭虎腦很可愛,大人就會喚孩子“小胖墩”“小肥豬”;有的孩子說話吐字不太清楚,大人在與孩子交流的時候,竟然也學起了孩子說話。

 

大人覺得好玩兒,孩子卻可能因為被嘲笑而心生自卑,怯懦這樣的大人,缺乏換位思考的能力,自己經歷了那麼多人世風雨,在被他人嘲笑的時候,也難免傷心難過,內心開始自我懷疑,更何況對方還只是個內心不夠成熟的孩子呢。

 

 

  • 威脅誘導的逗

 

親我一口,我就還你”“過來給我抱抱,我就去給你買好吃的有些大人為了跟孩子親近,而拿走孩子心愛的玩具,誘導威脅孩子做孩子不願意做的事情。孩子分辨能力很弱,很可能為了一些小誘惑,做出並非出自真心意願的事情

 

而且,很多時候,這樣的言語是被孩子自己的爺爺奶奶,外公外婆說出來的。其實這部分大人,不知不覺已經在給孩子挖陷阱了。當有一天,有不安好心的壞人,拿了孩子喜愛的糖果或者玩具,在一旁誘導威脅孩子的時候,孩子會意識不到危險,因為爺爺奶奶也會這樣對我,但是爺爺奶奶不會傷害我。

 

 

  • 欺騙嚇唬的逗

 

聽說你媽媽生了個弟弟哇,有了弟弟,媽媽不愛你了,怎麼辦呢?”“你爸爸媽媽跟我說,把你送給我了,他們不要你了,待會兒跟我回家吧,我們家很多好玩的哦!看著孩子一張佈滿恐懼的臉,在眼眶裏打轉的眼淚,逗弄的大人卻覺得好玩。可是在這部分大人看不見的地方,孩子已經受了很重的傷。

 

孩子的安全感會因此缺失,對家人的信賴也可能因此瓦解,對本應相親相愛的手足,卻無端被灌輸了被爭奪愛和資源的敵意。那些生活中,敏感多疑,焦慮不安,喜歡無故哭鬧的孩子,還不能給予我們警示嗎?

 

 

  • 戲弄的逗

 

你的餅乾看上去好好吃哦,可以分我一塊嗎?孩子遞給大人以後逗你玩的,我不要,你自己吃……”重複了幾次之後,有一天,大人又找孩子討吃的,孩子認為大人並非真心想吃,所以不願意分享,大人開始批評孩子怎麼這麼小氣呢?要懂得分享吖!”“不能自私哦,這樣大家都不喜歡你了!如是,是否對小朋友的期望過高了呢?

 

心口不一的逗弄,小朋友怎麼分辨得出,你到底是想要,還是不想要呢?即便對方是個成年人,也不能保證,能準確的辨識出你每一次的真實需求,更何況,這個對象,還只是個未經世事的年幼小孩呢?

 

 

  • 教唆的逗

 

春節回老家,很多老一輩人教唆孩子喝酒,抽煙,一桌人哄堂大笑,有的孩子被辣哭嗆哭,有的孩子看到大人們的態度,以為是很好玩的事情,不斷嘗試來逗樂大人。孩子因為被灌酒而受到傷害,甚至死亡的新聞也並非少見,還是有人會覺得,讓孩子喝兩口酒算什麼了,有家長提出異議的時候,還會有人愚昧的鼓吹酒量就是越練越好,喝酒就要從小培養”“男孩子,就是要抽煙,才有男子氣概

 

本身抽煙喝酒就會對身體有傷害,孩子的免疫抵抗能力更弱,身體的很多功能都還沒發育健全。很多時候,傷痛沒有到一定程度,很難引起人們的警覺。

 

還有一種教唆很常見,比較常出現在經常撫養孩子的大人身上,為了驗證孩子,是否聽自己話,家長會要求孩子去打另外的家人。比如媽媽會教唆孩子去打爸爸,當孩子真的打了爸爸,媽媽就會拍手叫好,讓孩子以為打人是一個讓人愉悅的行為。所以,後來孩子會重複多次向不同的人實施,包括教唆她的媽媽,這時候教唆的人,只能自食其果了。

 

 

臺灣人講究面子,即使心裏覺得長輩或者熟人朋友孩子的做法不太妥當,家長也不好意思阻止,但她們不知道,為了避免小尷尬,犧牲的可是自己孩子的心靈。

 

當遇到這種狀況時,對於經常會接觸孩子的親友,父母應溫和制止,可以心平氣和的把道理講述給他們聽,對於不常接觸孩子的親友熟人,實在不好制止的時候,不妨岔開他們的注意力,或者找個理由將孩子抱離開。

 

作為成年人,我們逗孩子前,應該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,合適不合適。孩子還不能像成年人那樣判斷事物和別人對自己的態度,一個小玩笑對成年人肯定不算什麼,對一些孩子來說,可能就會造成心理陰影和傷害。

 

別再這樣逗孩子了啦!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孩事學不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